Search

致告主張台獨民眾書(四)
——臺獨三大必要條件
作者:中國大陸閩南人 權璟畧
  • Share this:

致告主張台獨民眾書(四)
——臺獨三大必要條件
作者:中國大陸閩南人 權璟畧
致主张台獨民眾:
不空喊口號,不空談大道,不論戰,不罵戰,只談利弊得失。願與敢於將台獨理念經受統戰考驗之台獨民眾務實對話,理性交流。對於將台獨建立在感性、主觀、自閉、無知基礎上之台獨民眾,除了一廂情願的表達,及宣洩對大陸的不滿,既缺乏正視與瞭解大陸的勇氣,又缺乏審視自身,思考未來的理性,純屬掩耳盜鈴,何足道哉。
中國大陸雖然可以通過種種手段來阻止臺灣公然獨立,卻無法阻止台獨民眾堅持臺獨思想,也難以有效遏制台獨蔓延,所以當前最令大陸頭疼的就是“隱性台獨”。
隨著兩岸分裂愈久,台獨會越來越多。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況,原因主要有二:一、當年隨國民黨退至臺灣的老一輩已凋零待盡,受兩蔣影響具有中國情節的那批人也在老去,新生代已無多少大陸中國情節;二、臺灣當局無論被動或主動,皆旨在台獨。李登輝主獨,民進黨主獨,國民黨雖不明言獨,亦是變相謀獨,縱獨而不求拔亂反正。所以“隱性台獨”有其主客觀原因,是最令台獨民眾樂觀,卻最讓大陸頭疼的一個方面。
但是,假設“隱性台獨”繼續發展,甚至成燎原之勢,臺灣民眾普遍支持臺獨,臺灣真能獨立嗎?要想更直觀的認清這個問題,應當以史為鑒。
在中國歷史上割據數量最多,最為典型的就是四塞天險的蜀地。公孫述、劉備、李雄、劉季連、蕭紀、王建、孟知祥、明玉珍等都曾試圖或者成功在此建立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有些長,有些短,有些未能如願。
在這些割據中,凡能割據時間長的皆有三個共性:一、人心向背;二、堅定的精神意志或信仰;三、擁有團結凝聚,有組織,有效率,有雄心,且深得人心的領導層。一旦缺乏這三個要素,縱有四塞天險、精兵悍將也難以長久。
假設台獨真在臺灣成燎原之勢,統派勢力式微,民眾普遍支持臺獨,也只能是台獨人心向背粗備。既缺乏支持臺獨的堅定的精神意志或信仰,又缺乏團結凝聚、有組織、有效率、有雄心且深得人心的領導層。
其一,台獨缺乏堅定的精神意志或信仰。兩岸實力對比之巨大差距迫使臺灣民眾不得不理性務實的來對待具有高風險的台獨道路。相信在主張台獨的民眾中,許多人也明白:以內部政治紛紛之臺灣面對堅定統一之大陸,以蕞爾之臺灣面對泱泱之大陸,以發展停滯之臺灣面對蒸蒸日上之大陸。加之美國等亦不支持台獨。這就使得台獨道路無異于絕路。
只要主張臺獨民眾仍存有一絲理性務實,且了解一點現實,必定都清楚臺獨不可為。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對臺灣有害無益。所以,即使台獨在臺灣得到普遍認同,也只能止於一種願望或訴求,不可能形成堅定的台獨意志。想必主張台獨民眾也清楚,在主張維持現狀的民眾中也有不少人支持台獨,只是出於理性與務實之考慮,只能選擇維持現狀。
臺灣相較於大陸實在太小,以兩岸關係最密切的閩臺相較而言:臺灣土地面積不到福建的三分之一,人口只有福建的三分之二,大陸普通一小省尚且不及,更何況整個中國大陸。作為臺灣主體的閩南人,其總數也遠不如大陸閩南人,閩南人在大陸人中也只占一小部份。  要想在實力如此懸殊的形勢下取得成功之機會,不僅需要人心向背,更需要堅定的意志及信仰,即臺灣軍民能不畏犧牲,不惜代價,眾志成城,唯求獨立。
但是,臺灣無論現在,還是未來,無論多少人主張台獨,哪怕舉島皆獨,人心向背,都仍會以理性務實之態度堅持維持現狀,不可能形成堅定的獨立意志,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大陸。
其二,台獨缺乏有威望,有信仰,謀獨意志堅定的領導層。臺灣的政治環境是民強政弱,政府不僅喪失了有效的組織動員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凝聚民眾,駕馭矛盾,統籌全局,規劃長遠等基本職能。這就使得政治家們唯選票馬首是瞻,不是被民意所裹挾,便是為了選票而扇動或欺騙民眾。
這樣的政治環境決定了臺灣政治人物皆有一個共性:一切為了選票。不論直接順應民意,還是以欺騙、煽動手段獲得民意,都要受民意制約。而臺灣民意又難以形成堅定的臺獨意志。這就使得臺灣政治家們不論主觀願望如何,都只會將臺獨作為爭取選票的工具,不可能將臺獨當作一種理想或目標來實踐,因而也就不可能產生有威望、有信仰,臺獨意志堅定的領導者。
例如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對于這三位主張臺獨的領導人。臺灣民眾肯定更清楚他們是否具備堅定的臺獨意志或信仰。
李登輝其人曾入共又反共,曾入國民黨又挖國民黨牆角,曾主張統一又轉向台獨,身在臺灣心在日本。如此人物,只不過是一個政治投機者,不可能有政治信仰,更不可能為政治信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中國人罵了近千年的秦檜雖喪權辱國、陷害忠良,然其心尚始終向宋,未曾反覆,比之李登輝又如何呢?
假設大陸攻台,台獨民眾中或許還可能會有願為台獨鞠躬盡瘁之人,臺獨民眾自度像李登輝這樣的領導人會嗎?想必槍炮一響,已先逃往海外,若逃不了,也可能立場再一轉,帶頭降共,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至於陳水扁與蔡英文,陳水扁也是個人才,其在才能、果敢、決心、意志等個人素質上均勝蔡英文。而且陳水扁時代兩岸實力對比形勢遠優於蔡英文時代。陳水扁尚且不敢獨,更何況蔡英文。那麼蔡英文之後呢?想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不能產生有威望、有信仰,台獨意志堅定的領導層,縱是台獨在臺灣人心向背,也將如同一盤散沙,不可能有多大作為。台獨訴求將止於在臺灣的一場場政治運動秀或口號,或成為政客們獲取政治資本的手段,或成為名嘴們欺世盜名的工具,或成為臺獨民眾在網絡上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的表達,甚至淪為逢中必反的非理性抗爭。
縱觀歷史,薑維還在劍閣苦苦抵擋魏軍,諸葛瞻英勇戰死綿竹,劉禪卻投降了。薑維的抵抗,諸葛瞻的殉國有多大意義呢?四方勤王之師在向江陵彙集,蕭銑投降了,勤王將士的忠誠有多大意義呢?北齊軍隊在平陽與北周軍激戰,齊主高緯臨陣撤退,致使齊軍大敗,其後更是一逃再逃,北齊終被北周統一,北齊將士浴血奮戰有多大意義呢?
一個缺乏信仰、威望與堅定意志的領導者,諸如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他們根本沒有膽量公然台獨,即使有膽量,也不可能為台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假如他們真的公開臺獨,引得解放軍攻臺,那麼臺獨民眾見到的只能是又一個臺灣版的劉禪、高緯、蕭銑、孟昶、劉繼元或鄭克爽。
總而言之,台獨雖然會在臺灣繼續擴散,但很難達到人心向背。即使真的達到人心向背,也只能是一種願望或訴求,很難在領導者、政府、軍隊、民眾中形成堅定的台獨意志,如果形不成堅定的台獨意志,那麼台獨道路就走不通。
維持長久割據的三個條件,如今的臺灣根本不具備,偏安尚且乏力,更枉談獨立。加之經濟停滯、政治內耗、財正虧空、民無信仰、軍無士氣……可謂外弱中枵,名實俱亡。一旦大陸決心武統,只須效仿鄧艾,遣一偏師奇降臺島,必能如鄧艾所率領之魏軍入蜀漢腹地,一路勢如破竹,迅速統一臺灣。
如果臺灣真的志在台獨,那就應該設法讓保證長久割據的三個條件都具備。如果自度三個條件無法具備,那就應該正視現實,直面統一,勿要再自欺欺人。一旦兵臨城下,一切必將為時晚矣。(聲明:引用歷史只為借鑒,吸收有益因素,絕無將兩岸身份地位關係等同於歷史之意,望勿過分對比解讀)

【權璟畧致讀者:星星之火,必欲燎原,仰賴諸君,同德戮力,轉載傳播,聚抷土以成泰山,匯細流以成江海,成臨台獨之大勢。大勢若成,眾心同愾,眾志畢集,據實憑理,以臨台獨,凡識時務之獨,其心其志,不能無動!】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中華統一促進黨張安樂總裁粉絲專頁
View all posts